《野蛮生长》

《野蛮生长》

最近看了冯仑写的《野蛮生长》,是我看过的有企业家亲自操刀的,写的还不错的一本。大概是因为他的经历比一般的财经作者多了很多的缘故吧,里面的叙事十分生动,感觉十分真实,但是韵味十足。不亏他哲学商人的称号。看过这本书的我们,最先要学到的就是成熟一点,里面不止一次提到的官商交易,谁也不能避免,我们现在总是在抱怨社会的黑暗,但是又有什么用呢。书里说:”男人不一定要道德化自己,但要尽量避免让自己中弹。“对这句话颇以为然!

对这本书的评价,在书的背面有柳传志,王石,宁高宁等人的,但是我感觉最好的评价还是张维迎的:

能用诙谐,幽默,感性的语言表达深邃思想的人并不多,冯仑可以说是炉火纯青。

整本书分为16章,每一章介绍作者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。比如原罪,合伙人,投资,伟大,女人等等方面。个人认为其中写的最好的就是”关系“和”政商关系“这两章。书中介绍人与人中间的关系是用了关系”规模经济“这个词。但是并不是说关系越大,能量越大,相反,作者的观点是民营企业把关系网弄得很大反而会把企业给拖垮,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魔咒里。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,他的关系网是呈现一个金字塔状分布的。就是说如果你发展关系的对象层次越高,那么你所需要的关系数量也越少;如果关系对象比较普通,那么就要靠数量来弥补。也正因为这样,作者才提出了10-30-60的模型。10,即指你最常联系的,一起做事的,在你有难的时候还肯借给你钱的朋友,不用多,就那么几个人。30是指一直共事过的人,经常联系的同事朋友。60个人就是那些不常联系,但是见了面还能叫得出名字的人。在人际关系上,要深挖坑,而不可到处”留情“。不然的结果只能是被关系所累,沦为关系的奴隶,人情的奴隶。

还有一方面就是人情和面子的成本问题。平时他们都告诉我们,要多认识些人,这样才能在任何领域,任何时间都如鱼得水。但是冯仑却告诉哦我们,人情和面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。他讲了一个故事”

一个人开车闯红灯,被一个警察拦住,一看是熟人,就没有追查,给他剩下了50块钱,这人感觉很有面子。第二次,又不小心违反交规了,又是被这个警察拦住了,又是没有追查,又是剩了50块钱。这人不好意思了,非要请警察吃饭。哥俩在酒桌上觥筹交错,关系更加亲密。于是得知警察的妻子么有工作的时候,被警察要求找个工作。那么这个人只好安排到自己公司。还不能安排脏活累活,白白地对养了一个人。为了剩100,最终的付出可能要数倍于这个。

在“政商关系”里,作者只是拿大陆,台湾和美国的一些个例做了对比。我想关于大陆的不用多说什么了。只是在对比美国和台湾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。美国人均GDP是50000美元,台湾现在是15000美元。相差三倍之多,但是再选举的问题上,从运作到法律简直是有天壤之别。在美国是商人在前,政客在后。商人利益集团可以主导政府的游戏规则。而在中国却总是政府在主导着市场交易和企业的行为方式,而且最能犯的错是一刀切。所以总给人离不开也靠不住的感觉。而在台湾,商政永远是捆绑在一起的,关系混乱。美国的选举制度已经经历了多少年的磨练到现在的境界。选举人的竞选资金来源等等都用法律严格规定。而且人均50000美元的gdp可以支撑这样的奢华选举。但是台湾,没有所谓的献金法,所以选举人的来源首先就不明朗。各个企业又都要被逼缴纳,所以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而且不是你给一次钱就行了,今天这个阵营来了,你得给一个吧。明天竞争的另一个阵营也来人了,你也不能的最吧,又得一份。总统选举得给吧,立法选举得给吧,等等等等,让人烦不胜烦。所以一到选举,台湾的企业家们最难熬,躲无处躲,只能吃了哑巴亏。所以联想到国内的一些是,很多人说一党专政出不了好的政治体系,我也一直这样认为,尤其是在行政和司法方面,一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,连个监督的人都没有,不腐败是不正常的。而且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力往往不尽如人意。但是想想人均GDP刚刚过了2000美元的大陆,连台湾都没有赶上,就像打跃进到美国那种状态,肯定会面临很多可怕的问题,而且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。

FishFly